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主要目标

“十四五”时期,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

高质量发展实现重大突破。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9万元/人。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大幅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35%。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初见成效。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大幅提升,干线铁路营运里程超过3100公里。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基本形成。

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长足进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收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居民收入和经济同步增长,努力赶上全国平均水平。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均衡,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初步建成,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和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初步建成。

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出海出境大通道体系更加完善,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明显提升,内陆开放高地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

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更加巩固。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进一步加强,城市人文内涵更加丰富,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文化强市、体育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

治理效能达到更高水平。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精细化治理能力显著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平安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全文下载: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