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起新潮 领航当先锋——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2024年工作回眸

又一年风雨兼程,又一年开拓奋进。

奋斗者永不停歇的脚步,在时间的长河中刻印下自己的坐标——

建成行业性水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支撑《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出台、开发世界一流港口评价系统、完成天津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实验系统主体工程建设、多篇智库建言获交通运输部领导肯定……

行至岁尾,回望云起;江海奔流,奋楫者先。2024年,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简称“部水运院”)牢记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重要使命,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书写下水运科技创新的辉煌篇章。


牢记“国之大者” 服务大局展担当

这一年,部水运院牢记“国之大者”,在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中勇挑国家队重担,展现主力军风采,彰显排头兵实力。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国“一盘棋”,谋划国家及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部水运院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开展了《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打造长三角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样板区行动方案》《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研究》《海南自由贸易港水运条例》等研究,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在交通水运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国家之需,即是我责。为维护航运安全、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强有力的科研保障,是时代发展赋予交通水运科研人的职责使命。”部水运院院长刘书斌掷地有声。

作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海运安全承载着我国庞大的海外利益。近年来,海上战略通道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对自主可控的深远海感知通信能力、国际重要通道监测预警能力和全球海上航行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部水运院立足国家安全战略全局,服务新发展格局,抽调精兵强将开展海运专项研究。尤其是聚焦服务我国潜在的战略性海运通道——北极航道,支撑部开展中俄北极航道合作分委会前期工作,编写北极航道开发合作信息动态和随船考察方案,提供北极航行信息服务等,为发展冰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坚实支撑。

守正道而开新局,致广大而尽精微。1月19日,刘书斌率队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平陆运河等重大港航工程建设、运输服务、安全绿色和智慧发展等有关事项进行研究讨论。一年来,凭借对国家、行业发展的深刻理解,部水运院积极为地方水运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全年共与河北海事局、河北港口集团等11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740366988373.png

部水运院与河北海事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一年,部水运院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加大参与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参与中德、中韩等双边多边国际事务合作机制,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方案,推动中国水运科研在国际舞台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全面提升。

6月4日,由部水运院承办的第四届亚太绿色港口研讨会在青岛开幕,来自亚太区港航主管部门、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及相关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部水运院高水平呈现了我国港口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案和新技术,以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独特性的创新思路赢得掌声阵阵。

任重道远,唯勤唯实。部水运院勇担当、善作为,组织承办“丝路海运”“海丝港口”等国际合作论坛及“‘一带一路’国家港口数字化转型国际培训班”,助推“丝路海运”“海丝港口”朋友圈和影响力持续扩大;承担亚太港口服务组织(APSN)工作,举办APSN理事会、绿色航运走廊主题年度论坛,高质量组织完成2024年亚太绿色港口奖励计划(GPAS)评选,为亚太港口航运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一桩桩、一件件,成为交通水运科研人深化国际交流,不断拉紧合作纽带、凝聚合作共识的生动实践。

日日夜夜的“奋力拼搏”换来了累累硕果,部水运院全面呈现出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加速发展的态势,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建设新型高端智库 为“水”献策善作为

交通运输事业正处于由“大”向“强”、从“有”向“好”快速迈步的关键时刻。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打造可信可靠的智力支撑,部水运院既是实践者,也是创新先行者。

一年来,部水运院坚持把平台搭建好、力量统筹好、功能发挥好,打造我国水运领域新型高端智库,提供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部水运院完善全链条人才引进培养与服务保障体系,建立首席研究员、青年首席研究员和青年科技英才“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起坚实稳固的人才梯队,为水运科研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依靠素质人才队伍,今年部水运院向交通运输部累计上报各类智库建言36篇,其中11篇获批示。承担部重点科研任务68项,部水运院扎实研究,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有力的智力支持,实实在在推动解决了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的问题。

image.png

部水运院举办2024绿色航运走廊论坛。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当前,交通运输部全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水运领域改革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部水运院围绕部党组关切的重大问题推进研究,形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水运行业保持先进性的思考》《新时代沿海港口发展战略研究》等专题报告,为部党组重大决策提供了重要理论与实践支撑。

“这政策太给力了,我们这艘船老化程度高、安全隐患多,处在报废的边缘。有了这笔补贴,换新船有盼头了!”12月13日,在收到共计1794万元的补贴资金后,平潭润源海运有限公司海务部船长王强高兴极了。今年以来,部水运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支撑推动出台《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老旧船舶报废更新补贴政策、专项再贷款项目政策,成为谋定助力运力结构加快调整、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等行业重要决策的“智囊团”。

承载着行业的期待,肩负着神圣的使命,部水运院积极参与研究起草《水运降本提质增效行动方案(2024—2027年)》《航运贸易数字化标准建设指南》《中国智能航行2035行动计划》,支撑了行业重大政策文件出台实施。配合支撑部开展《国际海运条例》《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桥区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办法》修订工作,研究编制《航道运行管理规定》和修订,推动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这一年,部重点专项工作也镌刻着部水运院的奋斗印记——

开展水运支撑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相适应的内部管理体系研究,形成总报告以及法律法规等五个体系分报告;

全面支撑国家交通运输综合信息平台水运板块建设任务,初步建成包含智慧航道、智慧港口、全球海运、铁水联运四大主要功能板块的首个行业性水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支撑部开展船舶碰撞桥梁安全风险隐患治理专项工作,起草工作方案、安全隐患判定标准、排查工作及技术指南等;

办好民生实事,持续优化“i船员”综合服务平台与全国船员法律咨询公益热线,帮助200余名船员解决实际问题,联合保险公司推出“惠船保”船员健康保险产品。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每一个规划项目的突破,每一项优秀成果的取得,每一件技术难题的攻克,都是属于部水运院科研人的星辰大海。


夯实技术根基  科研攻关稳向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使命光荣,攀登不辍;信念如磐,奋进不止。作为支撑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科研力量,部水运院充分发挥“国之重器”作用,聚焦先进技术的研发和突破,着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以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当前,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不断深化,试点成果不断涌现,试点工作的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显现,部水运院也交出了自己的亮眼成绩单。

“港口评价工作取得了重要创新,为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引。”部水运院发展中心主任宁涛告诉记者。部水运院充分运用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试验田”,扎实推进水运科技创新发展。7月,部水运院与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发布《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报告(2024)》,构建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体系,建成世界一流港口对标数据库和典型案例库,依托基础科研、港航数据、实验平台等优势,联合各方力量积极推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加快实施,突破“唯吞吐量论”传统评价模式,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为推动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发挥了“指标引领、标杆示范”作用。

image.png

《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报告(2024)》发布仪式。

“做科研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做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在某个领域拥有国际话语权;立地就是要解决国家的技术需求,为国家和人民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刘书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已成为推动交通水运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沃土,激励着部水运院科研人积极投入火热实践中。在部水运院积极推动下,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的重要实验系统——天津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实验系统主体工程建设已经完工,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也是唯一能够进行四级海况下全尺寸溢油应急处置装备检测试验的设施。部水运院还开发了集辅助、遥控、自主三种驾驶模式和自动靠离泊于一体的海船智能航行系统,相关成果集成应用于我国首艘智能航行试验测试船舶——“智飞”号,已完成700多个航次近4万海里航程。研发了适应多式联运快速转运的新型40英尺半高箱和适用于城市配送的智能单元箱,探索出一条我国“散改集”“件改集”运输的新模式。

image.png

天津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实验基地开工仪式。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而交通先行需要科技引领。核心技术等不来,买不来,要不来!部水运院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交通运输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组织策划申报58项国家级项目,牵头承担并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内河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与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技术研究”项目;

——牵头承担了交通运输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第二批攻坚任务“远洋船舶气象导航系统”,正加紧研发自主可控的船舶气象导航智能化系统与装备;

——有序推进港口高风险作业设施智能运行、港口泛在感知预测、内河船舶编队航行,海上导助航服务技术等研究工作,参加商渔船碰撞风险防控和“商渔共治”有关工作;

——全面支撑部北斗规模化应用任务,研究制订了全国直属海事系统北斗船载终端名录准入条件,配合完成与国际航标组织有关专利政策的协调。

image.png

部水运院建成首个行业性水运行业信息服务系统。

风头正劲,风华正茂,风光正好。在破解交通水运前瞻性重大科技难题、突破系统集成瓶颈、提升自主创新与竞争能力、引领学科发展方向的宏伟征途上,部水运院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负国家,不负行业,不负人民!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展望即将到来的2025年,部水运院将锚定交通运输行业高端智库和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的愿景目标,做强“国家队”,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为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贡献新的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