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中国国际海员论坛成功举办
2025年7月10日,中国航海日论坛——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海员论坛在海南博鳌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向海图强 成就海员美好未来”为主题,由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中国海事服务中心、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主办,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和环海海事服务(大连)有限公司给予支持,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朱建华、上海海事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志鹏主持。行业内外300余位专家出席,十余家媒体宣传报道,直播全网共计13.5万人收看。
主持人: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朱建华
主持人:上海海事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李志鹏
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 徐祖远
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徐祖远围绕论坛主题在致辞中提出三点思考,一是要让海员成为航运强国的核心战略资源,二是构建以海员为中心的综合服务体系,三是中国海员与全球同仁共护海上通途,并呼吁全球航运界的朋友们深化合作,携手并肩,为构建更加紧密、更加美好的海洋命运共同体不懈奋斗。
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 周静波
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周静波指出海员是海洋经济守护者和全球贸易推动者,面对绿色与智能航运带来的新挑战,需要为海员构建更加安全、包容、可持续的职业环境,并通过创新与协作,助力他们在新时代实现个人价值与职业梦想。
海南省政协副主席、省政协党组副书记 李国梁
海南省政协副主席、省政协党组副书记李国梁代表东道主表达对航海事业的全力支持,并表示海南正立足自贸港优势,以制度创新为引擎,全力构建面向全球的航运枢纽,积极提升海员朋友的福利,为海员朋友们打造舒心、安心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鄂海亮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鄂海亮在主旨演讲中围绕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绿色船员队伍分享了三点意见,一是深刻把握时代变革,勇担绿色航运船员队伍建设新使命,二是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强化船员队伍绿色转型的政策保障,三是聚焦攻坚突破,各方携手开创绿色航运船员队伍建设新局面。
中国海员建设工会二级巡视员 朱嫣红
中国海员建设工会二级巡视员朱嫣红以“舒心工作、体面劳动、幸福生活”为主线,系统展现了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在船员权益保障、服务阵地建设和公益行动中的创新实践。并表示愿与各方携手,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工会协同、社会参与的多维支持体系。
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局长 李昌徽
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局长李昌徽深刻解读《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2025年修正案,重点介绍了海员作为关键工作者、确立无条件上岸休假、确保遣返、对暴力和骚扰零容忍、事故或拘留后的公平待遇、高级医疗准备等六大变革性举措。
国际海事组织海事培训和人的因素处处长 宋冰冰
国际海事组织海事培训和人的因素处处长宋冰冰在演讲中重申了海员作为航运业核心的不可替代性,并强调面对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挑战,全球必须立即协同行动,要通过积极参与STCW公约修订落地、构建新能源和新技术船员培训快车道、强化人本化管理保障,共同打造一个安全、包容且技术赋能的海员未来。
海南海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杜海鹏
海南海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杜海鹏围绕“引、育、用、留”四个层级,介绍了海事在外籍船员任职、区域协作、产教融合、智能评估、权益保障等方面取得的创新突破,提出未来通过国际协同、数字赋能、绿色转型三大行动打造海员管理制度“海南样板”的蓝图,并倡议各界加强政策协同、技术共享、价值认同,共绘海员发展美好未来。
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特邀副会长、
商务部国际经贸研究院原院长 柴海涛
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特邀副会长、商务部国际经贸研究院原院长柴海涛围绕海南自贸港发展“海员经济”的独特优势发表主题演讲,指出海南自贸港将抓住政策引导、产业协同、国际推广三大方面,下决心、做决策、定规划、抓落实,打造海南自贸港发展海员经济的美好未来。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单红军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单红军认为智能航海时代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实现海员职业生态的重构,构建多元化的培育体系势在必行,他指出体系应涵盖教育培养、职业培训、职业发展规划、社会认知提升等多个方面,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构建多元化培育体系为战略支点,突破海员职业发展瓶颈,重塑海员职业发展生态。
江苏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 缪昌文
江苏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缪昌文介绍了江苏海事局“政策引领-产教融合-实训创新”三位一体的实践成果,围绕新能源船舶船员培养,提出了坚持顶层设计与标准先行、重构船员教育与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法与技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与多方协作五点构想。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智能航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耿雄飞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智能航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耿雄飞深入剖析了具身智能技术在船舶领域的应用前景,具身智能技术有望将人从高危、重复、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构建更安全、高效、智能的船舶作业体系,应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开放协同生态,注重人才培养与理念更新,加强国际合作与产学研融合。
挪威船东协会总监兼首席谈判代表 派尔·唐戈
挪威船东协会总监兼首席谈判代表派尔·唐戈详细介绍了欧洲各国如何根据新兴绿色技术推进船员技术技能培训,涵盖政策导向、国家课程体系改革、与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协作计划、对模拟器及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认证体系与技能提升领域的最新趋势。
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孙衍刚
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衍刚在演讲中指出船员身心健康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全行业从政策完善、企业担当、科技赋能与党建引领等方面协同发力,构建全方位、全职业周期船员健康保障体系。中远海运船员愿与业界携手,推动全方位、全职业周期船员身心健康保障体系建设。
江苏远洋船员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薛国善
江苏远洋船员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国善认为海员是“关键工作者”、是“巨额国有资产的守护者”、是“海上民兵”,将继续通过把坚强有力的管理工作融入船舶管理、融入生产经营、融入服务船员,不断做好高素质自有化船员队伍建设工作。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副总经理、济宁港航发展集团总经理 张雷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副总经理、济宁港航发展集团总经理 张雷从技术牵引,推进智能化关键技术落地、人才支撑,构建复合型船员培养体系、产业协同,打造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集群、政策扶持,标准建设保障转型落地等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船员从“舵手”到“智控者”的转型路径。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海事学院院长 黎冬楼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海事学院院长黎冬楼基于海南特色,深刻分析了自贸港对航海人才的要求,他表示将锚定“海上海南”目标,以航海教育创新赋能海洋强省建设,构建适配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的育人体系,提升海洋教育国际合作与服务能级,培育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践行者。
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国际航行学会联合会主席 张宝晨
最后,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国际航行学会联合会主席张宝晨在致辞中呼吁要以政策为保障,以多方协同为动力,以权益守护为根本,共同书写海员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政策引领为海员工作把准航向,二是政产学研用协同为海员职业友好注入新动能,三是全方位保障为海员发展筑牢基石。
本届论坛还举行了5场仪式,分别是《成山角水域船舶航行安全指南》赠书仪式、《中国工运通史 海员工会卷》赠书仪式、“暖航”—关爱船员专项公益基金项目发布仪式、《船员维权百问》赠书仪式、“船员综合素质测评平台”发布仪式。设置了专家对话访谈环节,特别邀请了航运领域的企业、高校、智能船舶和一线海员等领域的代表嘉宾,围绕“海员美好未来愿景——服务绿色航运、智能船舶、豪华邮轮等”主题,深入探讨新业态下海员职业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与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