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国际船舶技术与安全论坛圆满闭幕

7月11日下午,2025年中国国际船舶技术与安全论坛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亚洲湾国际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本届论坛由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中国船级社、中国船东协会、中远海运 (青岛)有限公司、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主办,受到香港船东会、贝仕集团中国、大连春安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洲际船务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论坛为期两天,以“智塑航运新生态,安全绿色共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国际组织、航运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与金融机构等领域的约300位代表参会。论坛首日大会由海南海事局副局长杜海鹏主持,会议内容丰富、节奏紧凑,议题广泛覆盖技术、标准、监管、产业与人才等多个核心领域。

图片 1.png

海南海事局副局长 杜海鹏

致辞环节拉开帷幕 共绘合作愿景

在开场致辞中,琼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符展介绍了琼海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节点,正积极培育航运新质生产力,并期待与行业各方开展深度合作。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孙峰指出,船舶技术创新与安全治理是实现航运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论坛为技术引导、协同推进提供良好平台。中国船东协会秘书长张爱国在致辞中表示,绿色发展正成为行业共识,协会正在推动产业协作、政策协调和实践推广协同发力,持续完善绿色航运生态体系。

图片 2.png

 琼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符展

图片 3.png

 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 孙峰

图片 4.png 

中国船东协会秘书长 张爱国

主旨演讲多维展开 共绘发展图景

在主旨发言环节,多位中外嘉宾围绕绿色转型、智能航运、技术标准与监管体系等重点方向展开深入阐述,系统展示了政策引导、技术进步与产业实践的多维合力。

在政策监管与标准建设方面,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船舶监督处处长、二级巡视员陈德丽介绍了我国在绿色船舶制度建设、智慧监管平台搭建和科技赋能监管模式上的最新进展,提出要通过监管制度与数字技术双轮驱动,服务高质量航运发展。中国船级社副社长王宏伟重点围绕智能与绿色船舶标准体系建设,介绍了在智能航行、替代燃料、安全评估等领域的最新规范实践,呼吁推动中国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作用。国际航运公会(ICS)副秘书长Simon Bennett则从全球视角出发,分析了IMO“净零框架”对船队更新、合规路径与融资模式的深层影响,呼吁加强国际协作与政策对接,推动全球航运脱碳进程稳步推进。

图片 5.png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船舶监督处处长、二级巡视员 陈德丽

图片 6.png

 中国船级社副社长 王宏伟

图片 7.png

 国际航运公会(ICS)副秘书长 Simon Bennett

在科技创新与智能航运领域,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赵友涛分享了在氢能动力、智能船舶、绿色港口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打造产业链协同创新生态,以支撑绿色航运范式变革。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中国区域副司长张溧洧介绍了新加坡在绿色走廊建设、智慧航运体系推进与国际人才培育方面的综合实践,体现了区域治理理念与数字技术应用的融合路径。

图片 8.png

 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 赵友涛

图片 9.png

 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中国区域副司长 张溧洧

在企业管理与转型实践方面,贝仕集团首席执行官Ian Beveridge回顾了集团在船员培训体系优化、数字化平台搭建和可持续治理策略等方面的持续投入,指出传统船管企业需主动适应日益复杂的监管与市场环境。中远海运(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泽彪则以“洗舱精灵”等自主研发设备为例,展示了企业在船舶环保、安全与运营效率提升方面的技术突破,呈现了绿色合规与数智管理深度融合的典型路径。

图片 10.png

贝仕集团首席执行官 Ian Beveridge

图片 11.png

中远海运(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 施泽彪

重磅发布成果 引领技术与产业发展方向

论坛现场,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朱建华发布了《中国内河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技术路线图1.0》。该路线图聚焦2030年、2050年等阶段目标,从能源可行性、减排贡献、产业链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提出系统路径,为我国内河船舶绿色转型提供权威指导。

图片 12.png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朱建华

中国船级社在论坛现场重磅发布《国内水域新能源应用及船型(2025)》,系统规划了内河及沿海船舶新能源技术路径,推动产业链脱碳和智能数字化技术创新,示范引领航运业绿色智能转型高质量发展。联合业界共同研发8型内河/沿海典型新能源船型,涵盖内河及江海联运、三峡过闸、沿海客船、清洁燃料加注等多个应用领域,引导地方政策与行业技术路线选择。在现场,中国船级社向设计研发单位颁发了4型船型的原则性认可证书。

图片 13.png

多方观点交汇 探索绿色转型与管理革新

在“船舶管理与航运生态转型”对话环节,嘉宾们围绕监管协同、企业治理与绿色转型路径展开深入探讨。香港海事处副处长史强建议加强跨境监管互信机制建设,增强制度协同效能;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船舶技术中心副总经理黎晓武与上海哥仑比亚船舶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Bernard Liew则强调企业应主动识别政策趋势、强化合规体系,以提升绿色转型的可操作性。

图片 14.png

在管理创新与技术应用方面,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江平指出数字化是提升效率与服务响应的关键;东太平洋航运(EPS)高级技术顾问、原首席运营官Anil船长强调智能决策系统在复杂运营环境中的安全价值;洲际船务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勇则提出构建灵活高效的船管服务模型,以应对客户需求变化。

图片 15.png

针对船员能力与融资机制,OSM THOME创始人林顺安呼吁构建适应绿色航运需求的人才体系;希腊航运金融协会主席George Xiradakis提出,通过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可有效缓解企业减碳资金压力。

7月12日上午,会议由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世东主持,围绕智能航运、绿色转型与安全管理等核心话题,共同探寻新形势下全球航运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图片 16.png

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吕世东

聚焦智能航行关键技术路径

在智能技术应用与路径创新方面,多位嘉宾围绕数字融合、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协同展开深入探讨。

国际航行学会联合会主席张宝晨指出,应构建涵盖数据融合、系统协同与标准体系的一体化智能航行生态。张宝晨主席梳理了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到实船部署的路径,剖析其关键技术与挑战。说明了构建自主智能船舶体系对提升我国航运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图片 17.png

 国际航行学会联合会主席 张宝晨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初北平表示,“三化”转型正引领航运业的深度变革与规则重塑。数字化、人工智能、绿色发展已成为保障航运安全与效率的新动能和新挑战。上海海事大学正从人才培养、科研攻关、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等多维度,为航运业的高质量转型提供支撑。

图片 18.png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 初北平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智能中心主任耿雄飞强调了智能航运标准化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保障,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国家级试点已初步构建,多个关键技术标准已发布,为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图片 19.png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智能中心主任 耿雄飞

探索绿色转型的落地方案

绿色航运议题成为本日另一焦点,国内外嘉宾从能源创新、制度建设与企业实践等层面提出具体路径。

Teekay新加坡董事总经理Rohit Kapoor聚焦绿色转型背景下的航运安全变革,强调新型燃料与自动化技术带来的复杂安全挑战。他提出在绿色智能转型加速的过程中,必须推动全球协作与标准化培训,共同应对复杂燃料应用、网络安全与新型操作风险。

图片 20.png

 Teekay新加坡董事总经理 Rohit Kapoor

威尔森船舶管理公司副总裁Esther系统介绍了企业在164年历史基础上引入初创企业机制的转型经验,强调传统航运企业可通过专设部门同时配合容错机制、跨界协作与人才赋能,可以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路径。

图片 21.png

 威尔森船舶管理公司副总裁 Esther

香港船东会(中国事务)总监冯佳培分享了香港政府和航运业界积极推进绿色港口与绿色燃料交易中心建设。他指出,香港在规则制定和绿色治理中拥有优势,未来将持续强化在全球航运格局中的话语权和枢纽地位。

图片 22.png

 香港船东会(中国事务)总监 冯佳培

天津德威涂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继华介绍了新型防污涂层在绿色节能与延长船体寿命方面的应用成效,以及新型产品展现出的节能与经济性优势。作为绿色船舶重要组成部分,涂层技术正助力行业在可持续方向上不断突破。

图片 23.png

 天津德威涂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继华

意大利船级社大中华及越南区运营总监范德洪围绕航运脱碳路径与替代燃料发展前景,介绍了多种船用燃料的全生命周期碳强度及经济适应性。演讲重点分析了天然气、生物燃料与e燃料的成本预测与碳排趋势,阐明了绿色燃料船型的工程改造路径与风险控制重点。

图片 24.png

意大利船级社大中华及越南区运营总监 范德洪

叠风新能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智演讲中指出,风力辅助推进技术在航运绿色转型中展现出广阔前景,具有节能显著、投资回报快等优势。推动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仍需应对经济性评估、标准体系和监管配套等挑战,亟待多方协作解决。

图片 25.png 

叠风新能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智

推进安全及航运枢纽保障体系建设

安全作为航运业的底线,继续在多项议题中被重点关注。

北京全球气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东围绕智能气象导航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基于数值模拟、智能预报与航线优化的融合,构建了面向极端天气的主动防控体系。科技赋能正持续提升船舶应对复杂海况的能力,为航运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图片 26.png

北京全球气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东

洋浦国际投资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张海亮详细介绍了“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的核心政策、税收优惠与营商环境,突出其在国际船舶登记、出口退税、免关税进口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实践显示,洋浦港依托政策支持与硬件基础,正逐步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枢纽。

图片 27.png

洋浦国际投资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张海亮

凝聚共识 合力前行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朱建华为论坛致闭幕辞。他指出,本届论坛聚焦航运科技、产业与政策多维融合,在思想、技术与协作层面达成多项共识。期待论坛成果为推动航运强国建设与全球航运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两天的论坛议程内容充实、观点深刻、成果丰富,充分展示了行业上下在智能、绿色、安全三大方向上的探索成果与前瞻思考,也为全球航运界搭建了高水平、深层次的对话与合作平台。随着“智能引领、安全协同、绿色驱动”发展路径日益清晰,中国与世界航运界正携手迈向更加开放、包容与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