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航海绿色低碳智能新趋势,谱写航运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2022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周启动 -


图片1.jpg

7月11日是第18个“中国航海日”,主题是“引领航海绿色低碳智能新趋势”。当天,2022年中国航海日论坛主论坛暨全国航海日活动周启动仪式在辽宁大连举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航海日活动组织工作委员会(简称组委会)常务副主任赵冲久出席论坛致辞并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何建中主持启动仪式,辽宁省副省长姜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桂华,大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绍旺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任茂东、海军少将副参谋长刘天明出席活动。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林基泽发来贺信,国际航行学会联合会秘书长希沙姆·希拉勒通过视频表示祝贺。

图片2.jpg

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兼水运局局长、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李天碧宣读了组委会办公室联合中国海员建设工会、中国航海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造船学会、中国船东协会、中国港口协会、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等共同发布的《弘扬新时代航海精神的倡议书》(简称《倡议书》),号召广大航海工作者深刻认识、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不畏艰险、求真务实,同舟共济、包容合作”的新时代航海精神。


科技赋能绿色引领 发挥水运新优势

赵冲久代表交通运输部和航海日活动组织工作委员会,向广大海员、渔业船员、海洋工程建设者和守卫祖国海疆的军警官兵等涉海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赵冲久表示,今年航海日活动以“引领航海绿色低碳智能新趋势”为主题,顺应了时代潮流和高质量发展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创新、加强合作,以绿色、低碳、智能引领航运业高质量发展。

赵冲久强调,一是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共同守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充分释放水运能耗低、排放少的绿色优势,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水”“公转铁”,大力发展铁水联运、水水中转;加快绿色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水运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持续提升船舶污染治理能力,鼓励淘汰高污染、高耗能老旧运输船舶,大力推进船舶大气污染物监测监管试验区建设,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二是要加快形成低碳航运体系,推动航运低碳转型。提升新造船舶能效水平,优化用能结构;深入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率先推进长江经济带船舶、渤海湾和琼州海峡客滚船舶、沿海内贸大型干散货船舶等重点区域、重点航线船舶岸电常态化使用;优化港口能源结构,推进港口作业车辆和装备、港作拖轮和作业机械实施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更新替代,不断提高港口集卡采用新能源清洁能源的比例。

三是要提高航运智能化水平,以创新驱动航海高质量发展。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加强智能船舶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促进智能航运服务的发展。

赵冲久表示,交通运输部愿同世界各国航运界、各国际性航运组织机构加强沟通,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航运发展新趋势,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全力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为促进国际航运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支持国际海事组织在制定航运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海上无人驾驶船舶规则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我国智能航运关键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宝晨发布了《中国智能航运技术与产业化发展预测》(简称《发展预测》),指出在关键核心技术中,现阶段国际领先的主要是欧盟,其次是日韩,我国在很多方面基本上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进入了世界第一方阵,但基础不牢,压力和挑战较大,制约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政策、法规、标准不完善、不健全,其次是研发投入和基础设施条件有限。必须加快发展进度,努力在多方面突破核心技术,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不断补齐短板。

基于上述预测,如果我国能够针对制约发展的因素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可以设定以下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25年,中国智能航运技术与产业化总体上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船舶智能航行法规取得重大突破,辅助驾驶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遥控驾驶和自主驾驶技术实现多样本应用;到2035年,智能航运技术与产业化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充分智能化的航运新业态基本形成,沿海遥控驾驶、自主驾驶船舶占比超过30%;到2050年,智能航运技术与产业化可以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高质量的智能航运体系,智能化网络化航运服务供给覆盖全球。

图片3.jpg


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趋势 提升行业发展韧性

绿色低碳发展,既是大势所趋,更是责任所在,也是形势所迫,是一项必答题。航运企业必须从战略角度提前谋划,推动适应低碳的战略转型。

为此,招商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缪建民建议,一是优化结构。配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和节奏,调整优化企业的业务结构(货种结构)和船队、船型结构,逐步将服务传统化石能源、高耗能产业的业务规模和资产规模调整至合理区间;与此同时,发展、开拓新能源业务。二是跟踪技术。航运企业要通过多种途径形成触角,跟踪、掌握新能源技术发展趋势。在跟踪新技术的过程中,逐步明确自己的定位,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大胆地实验、尝试,争取在新能源与清洁能源的应用上不掉队。三是培育能力。产业结构调整不仅会带来业务结构的调整,也会催生新的竞争格局,在此背景下,企业自身能力也要与之匹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万敏表示,作为全球经济“晴雨表”和千行万业“链接者”的航运业,必须更加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论,顺应绿色、低碳、智能发展新趋势,促进行业朝着更加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进而维护和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航运企业要建立更高质量的供应链物流体系,以积极适应客户产业链升级需求,改变原来单一的、协同不充分的航运产业经营模式,将各个产业链节点深度融合在一起,努力推动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掀起的绿色低碳智能热潮为行业带来应对风险、提升韧性的思考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遇。

中国船舶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同样表示,中国船舶集团将以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为目标、以加快建设造船强国为契机,充分发挥行业头部企业引领作用,集聚国内外优势资源,集智攻关,引领全球船舶行业实现绿色智能转型发展。以重大科技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发挥领军央企在需求牵引、技术供给、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瞄准绿色低碳智能前沿技术方向,辐射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坚持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建设造船强国的战略支撑,加快补齐船舶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持续提高科技创新的供给质量,促进船海装备转型升级。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同样表示,要推广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在水运行业深度应用,促进生产运营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提升水运智慧化发展水平。整合港口、航运、贸易等数据,建设港口“智慧大脑”。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研究推动智慧港口、数字航道、智能航运、水上安全和防污染等重点科研平台建设。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立政企协同推进的绿色航运发展工作机制,共同推动江海联运、多式联运、干支联动等高效运输组织方式,实现港口、船舶、航道以及运输方式绿色化、生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