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报】在“科普盛宴”中感受新时代航海魅力——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航海日活动精彩纷呈

本文转自:中国交通报

理想如晨星,我们虽不能触到,但却可以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大海无言,神秘且富有吸引力。如何在城市中“航海”?刚刚结束的2023年中国航海日活动周上,水运科学国家队——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简称部水运院)为人们打开了一扇窗。

活动周上,部水运院共同主办了1场主论坛、8场专题论坛,5场专题研讨会,在航海科技博览会上设台开展。论坛上、展台前,关于航海的前沿观点激烈碰撞、绝技绝活竞相亮相,精彩纷呈的科学文化盛宴让公众近距离感受到新时代航海魅力。

谋技 为航运发展汇智聚力

新时代航运发展,绿色低碳是绕不开的话题。在2023年中国航海日主论坛第二阶段,部水运院院长刘书斌作为主持人与专家代表围绕坚持转型升级,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统筹发展绿色港口、绿色船舶、绿色航道、绿色运输组织,打造绿色航运等话题,共话行业发展经验、发展机遇,畅想行业未来趋势、应对举措,为航运业高质量发展汇智聚力。

在紧随其后的航运强国建设峰会上,刘书斌再次分析了我国港口绿色低碳发展的现状、挑战,提出了推动区域港口群和以港口为关键枢纽的全供应链绿色低碳协同发展,加快研究以清洁低碳能源体系为核心的港口减污降碳和港口绿色低碳技术、标准的建议。

扬帆起航、逐梦深蓝。适应多式联运的半高箱、新一代多功能北斗船载智能终端设备、自主水下机器人……在活动周航海科技博览会上,部水运院围绕“航海科创赋能新格局”,开设了150平方米的展区,内设水运经济、现代物流、安全应急、环保节能、智能水运五大领域。展区内外人潮涌动,在部水运院副院长李清的讲解下,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让人目不暇接,集中体现了我国航运业最前沿的科技创新成果。

驶向深蓝的船舶,不仅划出一条条碧蓝色的航线,更绘就出无数水运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坐标”。在2023年中国航海学术年会开幕式上,部水运院6项科研成果荣获2022年中国航海科技奖一等奖,费维军、梁一如、倪鹏、彭传圣被授予中国航海学会首批会士荣誉称号,耿雄飞被授予2023年中国航海科技突出贡献(个人)奖,邓红梅入选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李春旭入选中国航海学会首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谋人 为海员创造公平未来

千百年来的追寻,航海从拼胆识靠经验,已发展成为一门科学。随着水运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航海不再是冒险行为,海员也将重塑为一份体面的职业、有趣的工作。

在部水运院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海员论坛上,部水运院副院长朱建华连同现场出席的300余位中外嘉宾代表,从海员价值地位、职业发展、权益保障、健康护理等角度分享观点经验,助力海员地位重塑,让海员享有充分的职业保障。

关爱船员,不止说说而已。活动周上,部水运院主办的2023年中国郑和航海风云榜揭榜典礼隆重举行。典礼现场,最佳航运公司、最受欢迎的船员培训机构、最佳船员服务机构、最受欢迎的船舶管理公司、最佳港埠企业(集装箱)、最佳基层海事机构、十佳船舶、航海风云人物·领航人物、航海风云人物·杰出海员、航海风云人物·创新探索先锋、航海风云事件一一揭晓。

谋道 打造智慧绿色安全航运

新时代呼唤航运新作为。在部水运院主办的中国国际船舶技术与安全论坛上,绿色智能等话题被频频热议。与会嘉宾表示,船舶的绿色和安全发展技术创新,将成为航运转型的重中之重,船舶业将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环保化和安全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船舶运营效率、安全效益、环保效益。

目前,在智能航运领域,我国同欧美、日本等共同处于世界前列,国内很多单位、机构都致力于智能航运研究。在智能港口方面,我国的上海洋山港、青岛港等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已投入运行。本次论坛紧扣当前航运业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充分展示了国际化视野,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综合性、创新性的真知灼见和意见建议。

据悉,自2014年开始,部水运院作为中国航海日论坛长期主办单位之一,充分发挥依托部水运院的5个中国航海学会专业委员会及院属机构优势,形成了中国国际海员论坛、中国国际船舶技术与安全论坛等系列品牌专题论坛。自2017年策划启动的中国郑和航海风云榜推选活动,已发展成为航海界社会影响深远、群众基础广泛的航海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代表。

本报记者 梁熙明 通讯员 刘晓峰 蔡丽娟

图片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