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交通报专版报道:以水运科技自立自强 支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梁熙明 通讯员 张华 李益琴 蔡丽娟
构建完成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体系,突破了“唯吞吐量论”的传统评价模式;开发全国首款港口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产品“甬港安”,填补了国内空白;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建成的智能航行集装箱海船“智飞”号,作为国内第一艘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的智能船舶,已航行700余航次;研发40英尺半高硬开顶重载集装箱,建立全国首个集装箱共享平台……
自2021年获批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以来,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简称部水运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部党组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政治建院、科研立院、改革兴院、人才强院”,统筹推进科研生产各项工作,全院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克难奋进、稳中求进,以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高标准定位 高起点谋划 高水平组织
2021年7月,部水运院获批承担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水运安全重大风险防控技术研发与应用、港口与船舶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智能航运关键技术研发与实验、多式联运快速转运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5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便为冲刺。2021年8月,部水运院便成立院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推进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研究决策试点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组织,明确了试点任务的组织协调、责任落实、实施推进、保障措施等工作要求,确保试点任务科学有序开展,全力推进试点任务实施。
通过细化分解5大试点任务21项子任务,部水运院强化责任落实,积极联合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市交通运输局、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江苏苏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海事局、招商局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单位,加强“政产学研用”结合,开展试点任务协同攻关,推动试点任务成果落地推广应用。
自试点任务获批复以来,部水运院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定期督导,定期组织召开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会、试点任务推进会,创新开展试点任务中期审查会,加强跟踪检查,做好阶段总结,扎实推进各项试点任务;印发《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任务分解方案》,按年度对任务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2021年以来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开展交通强国建设相关研究170余项。
服务大局 攻关难题 打造品牌
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
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部水运院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使命,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多项成果在行业领域、地方管理部门、港口企业等进行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服务了行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全球视野,服务新发展格局。近年来,部水运院有序开展中国海运进口能源监测研究,取得预期成果;支撑“一带一路”倡议,参与编写《航运贸易数字化与“一带一路”合作创新白皮书》;支撑东北全面振兴,开展松辽运河规划建设前期研究;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整合研究和航运指数研究。
锚定部重点工作,打造优质为部服务品牌。支撑部重要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文件制修订,协助支撑部修订《港口法》等重要政策文件;积极开展部重点工作研究,牵头开展新时代沿海港口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长期承担国际船舶运输业年度核查、船舶运力核查及分析、水运经济运行分析等工作,定期向相关司局报送分析报告,为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紧扣时代脉搏,攻关技术难题,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琼州海峡航运安全保障技术研究、锂电池水路运输安全技术与装备研究等工作,支撑行业安全发展;研制国内首台粮食筒仓全液压智能螺旋清仓机,在厦门港和日照港推广应用,有效降低了清仓作业安全风险,助力平安港口建设;研发自主可控的单北斗智能船载终端,在长江三峡航段、四川雅砻江航段得到拓展应用。
示范引领 扎实推进 成果丰硕
一直以来,部水运院将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作为院工作的首要任务,集全院之力、全院之智奋力推进。经过3年多努力,试点工作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和典型经验。
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篇章,是服务人民、服务大局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为落实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出台的《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部水运院依托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积极开展了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依托试点任务研究成果,已经连续四年发布《世界一流港口综合评价报告》,有关成果被新华社、央视网、“一带一路”网等国家级权威媒体广泛报道,得到了行业充分认可,为推动我国的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发挥了“指标引领、标杆示范”作用。
新时代要求水运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守牢安全生产的红线和底线。部水运院推出全国首款针对港口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产品“甬港安”及配套事故预防服务规范,填补了我国港口领域无专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产品和事故预防服务规范的空白。
海上试验场作为重大技术实验验证平台,对支撑智能航行技术研发具有重要作用。部水运院联合相关参研单位以沿海海域为应用场景,构建了岸基遥控驾驶与监控平台,形成了集辅助、遥控、自主三驾驶模式和自动靠离泊于一体的海船智能航行系统。相关成果集成应用于我国首艘智能航行试验测试船舶——“智飞”号,已航行700余航次。
为适应我国内贸运输货类结构特点,实现了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快速转运,部水运院联合多家单位创新研发的半高集装箱和共享集装箱运营模式,便利钢材、氧化铝粉等高密度货物运输,提高单箱装载量,最大化利用船舶舱位空间,有助于物流降本增效,对高密度适箱货物的海铁联运推广具有示范效应。
全球实验功能最齐全能力最强的溢油应急处置实验系统建设,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处置能力。部水运院天津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实验系统将于2025年建成,届时拥有长210米、宽25米、最大池深7米的综合实验水池将成为世界最大也是唯一能够进行四级海况下全尺寸溢油应急处置装备检测试验的设施,填补了我国缺乏专业溢油应急处置实验室的空白。部水运院将以该实验系统为依托打造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溢油应急处置国家级专业实验室,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新机遇 新挑战 新突破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任务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五周年。当前,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部水运院计划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积极主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继续强化为部服务支撑。提高站位,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履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职责;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完善智库工作机制,加强建言献策,在为部决策支持服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加强为部服务,高水平开展战略性、前瞻性、政策性、技术性研究。
持续优化管理机制,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持续提升管理效能,健全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为试点任务推进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紧紧围绕试点任务目标,坚持系统谋划、重点牵引,推动试点任务在行业上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
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理念,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切实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水平。坚持科研立院,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内外合作,发挥综合优势,形成整体性、联合性技术合作,增强为行业服务水平。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部水运院将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埋头苦干、担当奉献、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提质增效,为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做好科技支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大力量!”部水运院院长刘书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