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

1、开放课题设置情况

本年度实验室主要设置如下开放课题:Ÿ 三峡船舶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等课题开展开放研究,与国内环保上市企业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合作研究。

2、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平台投入运行以来,国内外领导及行业专家多次到现场指导工作。2019年,平台共接待各类访问调研技术交流人员50余人。在国际合作方面,接待了联合国环境署等来访人员;在交通行业,接待了河北、辽宁等海事局来访和调研;在教育培训和开放共享方面,协助院科研处组织水运工程相关国家标准评审工作。

 

2020年度工作计划

1、重大研究方向布局

1基于海洋水文及海面气象的水上溢油行为归宿及漂移扩散快速预报技术

Ÿ 溢油特性及其处置对策研究

Ÿ 构建物理模型测试模型参数来提高模拟软件的准确性、实用性及攻克半潜油、沉底油的形成机理难题。

Ÿ 研发基于多源溢油复杂环境(地形、底质、悬浮物、温度、风、浪、流等)风化数学模型系统。

Ÿ 建立多源溢油复杂环境(地形、底质、悬浮物、温度、风、浪、流等)风化数学模型系统,用于海上不明油源引起的油种鉴别。

Ÿ 研发基于海洋水文及海面气象的快速模拟漂移扩散预报系统研发。

Ÿ 溢油模型、海(水)流模型、敏感图地理信息系统等预测预警技术与装备研发。

Ÿ 研发溢油漂移轨迹动态快速预报技术海洋环境敏感资源识别分析技术溢油预测与敏感图的叠加耦合技术海上溢油污染快速预警技术及装备

2)适应于不同油品、不同油膜厚度、不同海域位置的多油种、全系列水上溢油监视监测技术与装备

Ÿ 开展研发溢油监测跟踪浮标、雷达、卫星、无人机遥感等监视监测技术与装备研发

Ÿ 研制适用于海上动水层面的智能探测传感技术及装置,开发溢油远程地理信息系统。

Ÿ 研究开发出适应于不同油品、不同油膜厚度、不同海域位置的多油种、全系列跟踪微型智能浮标,提高溢油跟踪性能,为海上溢油跟踪提供新技术产品。

Ÿ 开展“天空海”立体监测应急遥感及传感器技术与装备研究。

Ÿ 研究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通信以及强大的中央计算机任务数据库的结合技术。

3)快速高效与智能化的重型水上溢油围控回收处置技术和装备

Ÿ 环保型高效溢油化学处理技术研发。

Ÿ 海上双体溢油回收船关键技术研究。。

Ÿ 基于伸缩及俯仰臂架的多自由度溢油回收系统研发。

Ÿ 模块化水面污染回收技术及装备研发。

Ÿ 岸滩敏感区域溢油应急处置技术与装备研究

Ÿ 沉潜油围控回收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

Ÿ 深水沉船存油应急处置技术研究

Ÿ 研制深水沉船存油处置专用机器人和深水沉船存油舱钻孔抽油装备。

4溢油应急装备及材料性能检测与质量认证

Ÿ 针对溢油围控、回收及处置装备装置生产企业所研究、设计和制造的产品开展真实可靠的试验应用与测试,为各种溢油围控、回收及处置装备性能的综合评价提供可靠和真实的检测数据。

Ÿ 建设溢油回收、吸附、清除等溢油装置和材料性能检测系统,进行各种溢油回收装置性能试验,搭建溢油回收装置检测过程中所涉及的试验与检测装备,以满足溢油回收装置回收速率、回收效率和彻底性效率等性能参数及试验环境参数的检测。

5)大规模溢油应急调度指挥集成与溢油处置演习演练仿真技术

Ÿ 研发基于空间位置的环境资源信息系统和应急资源信息系统;

Ÿ 开发重大海上溢油处置可视化演习演练仿真系统,建设国家海上溢油应急处置技术支持平台,为国家海上溢油应急技术支持中心的建设储备关键技术。

6)溢油应急技术和装备的标准体系建设

Ÿ 构建我国溢油应急技术领域有效的溢油应急技术支撑体系和公认的应急处置技术与装备的核心行业标准。

Ÿ 建立我国溢油应急处置技术与装备标准体系,提高溢油应急处置技术与装备标准化水平。

着力促进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国内生产和国外引进的溢油应急装备的设计和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