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以冲突对港航业的影响
本文来源:水运科技 徐迪 宁涛 菅文涛
【摘要】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了大规模袭击,随后引发了以色列军队对加沙地带展开的多轮空袭和地面入侵,拉开了近20年来规模最大的地区冲突。此次哈以冲突,是历史性长期积累问题所致,欧美、中东等各方势力参与其中,不仅在地缘政治上产生深远的影响,还对港航业造成一系列挑战。
一、对全球海运贸易总体影响较小
根据国际相关机构贸易统计显示,2022年以色列海运进口量超4000万吨,占全球海运进口量的0.3%,其中主要进口商品为:原油1300万吨,煤炭700万吨以及成品油500万吨;2022年,以色列海运出口量超1000万吨,占全球海运出口量0.1%,其中主要出口商品为:成品油600万吨以及化肥(钾肥400万吨,占全球海运钾肥贸易量的9%)。
从船舶活动来看,2022年以色列港口船舶靠港量达7410次,共计1.33亿总吨,占全球船舶总靠港量的0.2%。
哈以冲突对全球海运贸易总体影响较小,并且距离国际海运主航道有一定距离,冲突事件发生后并未对全球海运供应链带来全局性影响。
二、对国际油气贸易影响有限
2023年10月7日哈以冲突爆发后,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短时间冲高至92美元/桶,截止11月14日逐渐回落至82美元/桶。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均非原油出口国,哈以冲突对全球原油供应直接影响有限,未来主要关注外溢效应。冲突的持续将导致沙以建交及沙美关系缓和的进程有所放缓,但对沙特原油出口的直接影响有限。伊朗方面,若冲突进一步激化,美国或重新收紧对伊朗的制裁,伊朗亦可以通过封锁航线与攻击船只的方式进行反制,但目前多方态度仍较为克制,哈以冲突对全球油气贸易的实质性影响仍然有限。
三、对航运市场带来短期的波动,主要集中在油运市场
自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以来,国际航运市场三大货类运价出现分化。随着哈以冲突不断升温,引发全球石油市场担忧,油运市场运价止跌上扬。11月10日波罗的海原油运价指数(BDTI)为1392点,较冲突爆发前(10月6日)的871点上涨59.8%,涉及冲突地区的VLCC型船(20万吨以上)中东-中国航线新世界油轮名义运费指数(简称WS,反映即期市场油轮的运费价格水平),较哈以冲突前上涨86.6%。11月10日之后,油运价格快速上涨的趋势有所缓解,市场呈现缓慢回落态势。
由于巴以地区本身的集运市场规模较小,集装箱市场受冲突影响不大。根据航运咨询公司Linerlytica统计,阿什杜德港和海法港集装箱吞吐量仅占全球的0.4%。11月10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为843点,与冲突前基本持平,其中,地中海航线运价指数较冲突前(9月29日)上涨1.5%。干散货市场受哈以冲突影响较小,11月10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为1643点,较哈以冲突爆发前下跌14.8%,由于全球干散货市场需求下降,运价回落。
四、对以色列区域的港口运营带来一定的影响
以色列海港集中在地中海一侧,聚集了海法港、阿什杜德港、哈德拉港、阿什凯隆港、特拉维夫港,其中海法港和阿什杜德港是以色列最为重要的港口,年吞吐量在3000万吨/150万TEU量级,阿什凯隆港是以色列最大的石油码头,建设有埃拉特-阿什凯隆管道直通红海港口埃拉特港,每日运量达到上百万桶。
以色列港口示意图
此次受影响较大的区域主要是毗邻加沙地带的阿什杜德港和阿什凯隆港,冲突发生后两港短时间宣布处于紧急状态中。10月31日,阿什杜德港宣布正常运营,但限制载运危险品并需要遵守以色列后方司令部指示;阿什凯隆港则需要随时根据局势调整船舶停靠计划。目前局势发展极不明朗,而且随着各方干预的逐渐深入,以色列区域的港口运行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上海港集团参与投资建设的海法港目前也处于冲突涉及区域,对我国港口企业的利益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根据我国港口统计,2023年前9个月我国港口中东方向集装箱运量平均月度运量为78万TEU,10月份仅为69.6万TEU,环比下降17%。船舶AIS数据显示,从冲突爆发至10月底,以色列区域港口出现一定的船舶拥堵和滞留,日均船舶艘次从日常的15艘左右增加到20艘左右,主要以集装箱和干散货船为主,进入11月恢复至日常平均水平,其中五星旗船较少,日均不足1艘。
五、需要高度关注涉及以色列区域的船舶海上安全
考虑到军事冲突和极端恐怖活动对海运安全的影响,国际主要航运企业对所属船舶发出了运输安全风险的提示警告,一方面及时调整阿什杜德港和海法港的航线,以保证相关地区业务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也在为冲突升级做准备,一旦相关港口发生拥堵或封锁,甚至波及周边重要海运通道的正常通行,则考虑更改航行路线。
苏伊士运河和霍尔木兹海峡这两个关键航运通道一旦发生拥堵和阻塞,则将导致中东甚至全球海运线路的改变。根据测算,绕行好望角是目前能够替代苏伊士运河并承担大规模运输的常规通道,但会增加航行时间18天左右,同时班轮公司还需要多投入25%的运力以保持航线服务的稳定。
同时,航行以色列区域的船舶目前保费也出现一定的提升,保险公司对前往以色列的航行船舶收取10倍的额外保费,从之前相当于一艘船价值的0.0125%提升至0.15-0.2%,带来船公司数万美元的保险成本提升。
六、冲突事件对全球政治经贸等潜在影响将长期存在
短期来看:新一轮哈以冲突升级,短期推高全球通胀,尤其是能源价格,并对全球经济造成一定的拖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测算,若原油价格上涨10%,拖累全球GDP约0.15个百分点,推升全球通胀约0.4个百分点。若冲突蔓延到周边主要产油国,其对全球供应链和贸易的影响可能明显扩大,不排除能源和其他商品价格受传导波及影响而出现普遍上涨。若冲突影响扩散,将欧美等更多国家牵扯其中,使得战争支出大幅度增长,从而进一步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长期来看:哈以冲突的突然爆发并迅速演变成区域战事,反映了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和在国际事务中协调能力的减弱以及欧洲国家在面对当前中东问题认识上的分裂。与之相对应,中国成功调停伊朗-沙特关系的外交行动为中东阿拉伯世界以及其他宗教国家之间的和平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由冲突事件所引发的国际势力在重点区域和重大问题上的博弈关系将发生长远且深刻的变化。对于中国未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进一步巩固我国能源安全、扩大我国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七、相关措施建议
(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调解,促进地缘政治稳定。
发挥我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通过外交手段,积极倡导多边合作,促进地区国家之间的对话和协商,争取建立和平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减少战争和紧张局势对航运业的不利影响。
(二)开放合作形成共赢局面。
利用交通运输领域双多边会谈等机制,坚持开放、合作,加强与中东地区有中国参与投资的项目东道国开展深入合作,同时加强与美西方的沟通交流,积极发展合作领域,充分发挥各方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合作共赢的局面,推进全球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三)确保港口运营的韧性与稳定性。
考虑到目前上海港在海法港的投资经营,应采取各种措施,鼓励航运公司在冲突地区继续经营。同时,制定相应的紧急预案,以应对可能的港口关闭或运输中断情况。推动港口现代化和提高运营效率,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弹性。
(四)加强全球供应链运输安全监测体系构建。
构建全球供应链运输安全监测平台,摸清我国及全球在原油、LNG、铁矿石、煤炭、集装箱等重要物资和大宗商品的航运贸易网络,通过船舶实时在线位置数据、分航线贸易流量流向高频数据判断全球供应链运输保障情况,对于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异常情况及时判别和预警,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保障我国重要物资供应链的畅通。
(五)继续加强在重要海运通道周边布局。
海法港是上海港“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的布局,也是我国“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对于中东地区和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等重要通道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建议未来我国继续加强在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巽他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等重要通道布局,加强应急救援和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