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运安全卫生技术咨询中心

北京交运安全卫生技术咨询中心(院交运中心,以下简称我中心)成立于1993年,是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介机构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现有职工42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4人,硕士30人,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15中心目前开展安全评价、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港口设施保安评估和保安计划制订以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等业务,在安全技术、应急、港航安全精细化管理、职业卫生等领域均具有强大的科研力量,参与编制九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拥有十余项软件著作权,并实际管理水运职业健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港口劳动安全卫生工程试验检测中心)202012月被交通运输部授牌成为交通运输行业卫生防疫技术研发中心。

业务联系人 

邹林,010-65290282,13520492495zoulin@wti.ac.cn

周亚飞010-65290292,18801382255zhouyf@wti.ac.cn

高原,010-65290295,18613378899gaoyuan@wti.ac.cn

郭健,010-65290294,13488850138guojian@wti.ac.cn

主营业务

第一项: 安全评价业务

1985年交通部批准在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成立劳动安全卫生研究室1988年开始在港口开展建设项目(工程)安全评价工作中心成立后1999年获国家经贸委颁发的第一批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证书(A级),2003年通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复审,获得安全预评价资质证书、危险化学品专项安全评价资质证书以及建设工程安全验收评价资质,并于200620102017三次换发安全评价机构甲级资质证书。2020121中心拥有的安全评价资质证书(APJ-() -004)变更为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的安全评价资质证书APJ-()-011,核定业务范围为: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陆上油气管道运输业;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化学品及医药制造业。

1.jpg

中心现拥有安全评价师34人、注册安全工程师29三十多年来高质量地完成了3000余项各类工程的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及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安全评价工作,主要包括:港口建设工程安全预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及危险化学品专项安全评价,评价范围涵盖石油管道运输工程、石油化工、危险化学品储运工程、铁路轮渡、仓储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建设项目领域。安全评价报告均一次性通过专家评审,得到了相关企业、当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交通运输部的高度认可,取得了良好的信誉。 

第二项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业务

2013年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取得交通运输部核发的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考评机构资质证书以来,我中心开展了港口运营、水路运输和道路运输三类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业务,拥有33名自有评审员。至今共评价了百余家交通运输企业,评价地域涉及大连港、营口港、宁波-舟山港、青岛港、镇江港、张家港港等多个大型港口。我中心评审员的业务能力,公正、客观的评价态度受到了被评价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一致认可。此外,中心秉承着科学专业公正权威的原则,派出科研团队作为主要编制人员参与了《一级港口危险货物码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实施细则》等3个考评细则的起草,牵头制定了《港口危险货物经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等共18个类别的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

image.png  

第三项:港口设施保安业务

自《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ISPS规则)2004年7月1日生效以来,由我所起草的《港口设施保安评估导则》(JT/T779-2010)、《港口设施保安计划制订导则》(JT/T780-2010)、《港口设施保安设备设施配置及技术要求》(JT/T844-2012)等重要标准和相关文件,为建立较为系统、规范的港口设施保安支撑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持。十多年来,我中心通过港口设施保安培训的职员总计136人次,一直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文件,坚持高质量地完成各类港口工程的保安评估报告编制及保安计划制订工作,并研制开发港口设施保安新技术应用、港口重要设施保安技术、港区保安、供应链保安、水路运输反恐怖防范技术与装备等设施设备,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与完善的技术体系。截止2020年12月10日,我国共有千余个港口设施取得港口设施保安符合证书,其中,由我中心编制保安评估和保安计划报告的占取证总数的70%以上。 

第四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我中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业务依托于2017年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取得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甲级资质证书(证书编号(国)安职技字(2017)第A-0095号)。业务范围包括(1)化工、石化及医药(2)机械、设备、电器制造业(3)运输、仓储、科研、农林、公共服务业。中心现有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技术人员(检测方向)21人,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技术人员(评价方向)23人,是由各知名高校的硕士、博士、博士后组成的精英团队。

image.png 

几年来,中心完成了港航交通、化工、制造等业务领域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等业务,在丹东、营口、大连、锦州、天津、上海、青岛、烟台、日照、连云港、湄洲湾、深圳、珠海、广州、广西、湖北等几乎所有沿海港口开展了相关业务,相关业绩数百项,涵盖散杂货、集装箱、LNG、液体化工品、客运站等各类港口,工作经验丰富。

中心职业卫生团队还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先后开展了《港口石油化工企业个体防护用品配备要求研究》、《港口重金属接尘人群健康影响研究》、《港口大型机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危害防控研究》、《空气中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测定标准方法》、《港区局部空间的有毒物质危害控制效果评估技术研究》、《港口行业职业健康监管体制研究》、《石化港区泵房高密度、高毒物质的通风气流优化》、《港区典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技术的优化研究》、《基于危害因素水平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散货码头职业病危害控制关键点研究》、《港口装载易流态化固体散装货物参数检测技术研究》等多项港航职业健康相关研究,同时参与了ILO国际准则《港口安全和职业健康操作准则》的修订,并多次出席和参加国际交流会议,荣获国内多个科技奖项。

我中心公共卫生技术实力雄厚,2020年联合中国港口协会,协助交通运输部出台了《港口及一线作业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经交通运输部推荐,国际海事组织(IMO)已采纳并向全球发布,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参与了中央深改办安排的交通运输部重大紧急项目《健全统一国家应急物资运输保障体系研究》,以及《集装箱式生物隔离运输系统》和《中国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将公共卫生引向行业高点。

此外,由我中心实际管理的水运职业健康技术重点实验室是一个多学科综合实验室,面向社会提供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技术服务,同时开展公共卫生、科研检测服务,拥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放射性检测设备、噪声、粉尘等共计200余台(套)先进的检测设备,总资产1560万,实验室占地500m2。实验室取得了CMA认证资质,现场检测设备实验室取得了65项职业病危害因素项目的检测资质,其中化学检测项目52项,物理因素检测项目13项。

实验室配备有美国的FLUENT三维计算仿真软件和荷兰TNO事故模拟与风险分析软件,用于模拟港口职业卫生有害物质发生事故后扩散的浓度分布、扩散范围等状况,可以掌握有害物质扩散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由此带来的职业危害奠定基础,提升港口职业病危害技术服务能力。 

第五项、港航安全精细化管理(PRSM)咨询体系

港航安全精细化管理最大的特点在于“出发点”不同,是“立足于员工安全素质养成”的持续行动,是基于港口行业数十年来的安全生产良好实践经验吸纳,对200多项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文件和400多个强制性标准规范要求的动态把握,针对港口企业量身定做,形成本港员工看得懂、会使用、符号化的检查、操作、应急应对工具。

港航安全精细化管理是以全面的现状诊断切入,全地域、全部门、全专业安全隐患排查之后,形成两个基本成果:安全隐患清单、合规性评价清单。前者包括“设施设备、岗位作业”一静一动的安全状态,按风险程度给予分级,从可行性角度提出整改和控制方案,并跟踪指导整改和防控;后者是从法律法规要求的角度,对“主体责任”的全面梳理,明确港口企业到底要设置什么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哪类和多少人员,制定哪些具体责任制、制度、规程和预案,建立哪些档案,并指导执行确保日常管理不缺不漏。这些行动既让港口企业了解自身安全状况,也让推进精细化体系更有针对性。

港航安全精细化管理的进一步行动是“立足于员工”思路的全面铺开,形成全岗位安全三卡:安全检查卡、安全操作卡、应急操作卡。港口全员各岗位职责不同,但其履责都可用安全三卡概括。处于相对基层的岗位来说,首先明白自己职责内的安全要怎么检查、如何操作、如何应急?处于相对管理层的岗位才能明白要检查什么。港口要安全,先得让员工懂安全。

在推进港航安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针对港口企业实际,我们还会持续采取一些具体的辅助增效行动,如安全风险关键三环节管理方案——几乎所有的事故都和承包商、危险作业、变更管理有关;安全目视化方案——用于提升安全文化、企业形象和员工安全素质;行为安全沟通与观察方案——用于弥补危险货物储运区域全员安全监督的覆盖性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