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海学会航运环保与生态专业委员会

中国航海学会航运环保与生态专业委员会(原名:中国航海学会船舶防污染专业委员会),建立于1981年7月15日,挂靠单位调整为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主任委员由挂靠单位负责人担任。主要成员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科研院校等单位。

一、专委会组织建设

中国航海学会于1981年7月15日在大连召开“防止船舶污染水域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论文36篇,大会交流20篇。中国科协副主席刘述周同志出席会议,并就防止船舶污染的重要性及学会如何为“四化”建设服务等问题作了阐述。在此会议上,成立了船舶污染专业委员会,挂靠大连远洋运输公司。

(一)第一届专委会(1981年7月)主任委员:方枕流;  副主任委员:方 竹(兼秘书长)龙肇夏 李世杰 陈耕国 索 戡

(二)第二届专委会(1986年)第二届专委会的挂靠单位调整为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主任委员由挂靠单位负责人担任。主要成员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科研院校等37个单位,委员40名。主任委员:蔡庆麟;副主任委员:黄玉山  付培南(兼秘书长) 于涌泉 劳辉 王宝章

(三)第三届专委会(1991年4月)1991年4 月,专委会进行了换届改选,新增成员单位9个:秦皇岛港务局、连云港海上安全监督局、长江港航监督局、交通部环境监测站、浙江省交通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广州市航海学会、集美航海学院、青岛橡胶制品七厂。主任委员:梁一如;副主任委员:劳 辉 于涌泉 黄玉山 付培南(兼秘书长)

(四)第四届专委会(1999年12月)1999年12月,经各有关单位推荐和中国航海学会批复,同意聘请胡平贤等54人组成中国航海学会专委会第四届委员会。聘请交通部海事局副局长宋家慧同志担任名誉主任委员、交通部海事局船舶处处长智广路同志担任名誉副主任委员。1999年的换届会议讨论通过了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主任委员:胡平贤;副主任委员:佟羽 杨洪文 褚家成 苏 醒 孙富民 高照杰 岳成业;秘书长:乔 冰

2002年2月22日,专委会成员单位因人事变动、机构调整等原因,经提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扩大)审议通过,对专业委员会进行调整。2002年3月12日,中国航海学会批复同意宋晓良同志接替胡平贤同志为主任委员。

(五)第五届专委会基本情况(2004年11月)2004年11月10日,中国航海学会批复同意宋晓良等155人为中国航海学会专委会第五届委员,并同意聘请徐国毅同志为名誉主任,唐国梅、刘昕、陈正才、唐冠军等同志为名誉副主任,宋家慧等21人为顾问。主任委员:宋晓良; 副主任委员:佟 羽 王朝华  丁平生 杨新宅 李树兵 褚家成 陈 健 王伟彬 王伟曦 沈阿坤 夏伟江 杨 春 智广路 谭永烈 莫鉴辉 詹思敏 丁永生;秘书长:乔 冰

2007年5月29日,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因工作需要,推荐史世武副院长接替宋晓良副院长担任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航海学会于2007年7月4日批复同意。

二、大力开展学术交流

1988年3月15-23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委员会成立暨学术讨论会”,对原国家环保局组织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起草的《海上污染损害应急措施方案》(建议稿)进行讨论,听取咨询意见,并对有关海上大规模溢油防治技术(包括溢油监视监测、防治技术、溢油扩散模式、油污损害索赔等)进行学术交流。与会专家和代表针对应急措施方案的名称、适用范围、法律地位、组织机构、措施对象和费用来源等展开了热烈讨论,建议在方案基础上形成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行政文件,在实施过程中积累经验后上升成法规;有关费用建议由国拨、贷款、加征港口费、强制保险和加入或建立油污基金予以解决。国务院秘书局苗富生同志和国务院法制局李昕同志出席了研讨会。

1991年4月21-23日,在青岛市胶南县召开“海上溢油污染损害应急措施”和“海上船舶油污染损害赔偿”两个专题研讨会,共宣读论文11篇,与会代表本着发扬学术民主和科研为生产服务的方针,充分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客观地分析海洋污染的形式与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发挥了交流经验、沟通信息、增进了解、明确方向的作用。

与会代表参观了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承担并与青岛海上环保设备厂共同研制的交通部“七五”重点科研项目“港湾型充气式围油栏”的海上试验,将学术活动与科研工作、科研产品开发推广相结合,使群众性学术团体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1999-2008年,专委会结合当前形势需要和技术发展,每年举办一次学术交流与技术研讨。会议围绕着“船舶防污染高新技术与区域合作”“ 船舶与港口空气污染防治对策和港口环境保护管理模式与机制”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10年来,举办10次大、中型学术会议,编辑论文集10本,交流论文270篇,参加会议642人次,评选出49篇优秀论文。

三、组织船舶防污染培训

2000年10月15-21日,专委会在北京举办了首期“溢油应急培训班”,聘请承担《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和北方、东海、南海、台湾海峡水域溢油应急计划的资深研究人员担任培训教员,55名学员接受了培训,由中国航海学会和交通部海事局向通过考试的学员联合颁发培训证书。

2003年8月24-30日,第二期溢油应急培训班在北戴河举办,35名学员接受了培训并通过了考试。

2006年至2008年每年举办一次溢油应急培训班,共193名学员参加了培训班,培训班聘请了10多位溢油应急领域的知名专家讲授国际公约、法律法规、敏感资源保护、应急计划、指挥决策、应急技术与设备应用、溢油应急通信、溢油监测和预测预警、污染损害赔偿等课程。考试合格的学员取得了由中国航海学会和交通部海事局联合颁发的培训证书。

四、推进海峡两岸交流和国际交往

2000年12月30日至2001年1月13日,专委会组织了赴法国、德国水运环保考察团,由胡平贤主任委员担任代表团团长,通过实地考察和专题讲座,对欧盟和相关国家水运环保法规的制定、执行和事故处理等程序,以及危险货物运输管理与事故应急处理技术、水质监测与报警技术、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等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专业委员会首次国外考察活动取得成功。

2002年4月16-24日,受台湾中华海运研究协会邀请,中国航海学会在专委会的协办下组团前往台湾参加“海峡两岸海上污染防治暨集装箱运输研讨”活动,梁一如顾问委员担任代表团团长,中国航海学会胡裕生秘书长和交通部台办李建生副主任任代表团顾问。5位代表团成员在“海峡两岸海上污染防治应急计划研讨会”做报告,代表团访问了台北、基隆、台中、台南、高雄等地的港口机构,考察了位于台湾最南端垦丁国家公园龙坑自然保护区的“阿玛斯”轮搁浅溢油污染事故现场。本次交流考察活动加强了海峡两岸海上防污染合作,达成保护海洋环境的共识,促进了相关技术及管理的发展,加深了相互了解,对两岸“三通”与祖国和平统一有所促进。

同年12月15日-30日,专委会组织了水运环保赴德国学习考察团,对德国的港口体制与管理模式、港口环境保护管理与安全运输、德国污水处理机制等进行交流,并对不来梅港、汉堡港进行了实地考察,褚家成常务副主任委员任代表团团长。

2003年8月18-30日,宋晓良主任委员率领“海洋污染控制考察团”赴美国进行交流考察,受到美方的隆重欢迎和热情接待。代表团在奥克兰郡参加了由美国密执安州“自动化走廊协会”举行的海域污染控制高新技术会谈和环保科技讲座,考察了美国海洋污染控制公司、奥克兰郡应急反应中心、美国海岸警卫队、长滩港及Hueneme港。交流考察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06年2月5-15日,专委会组织了美国和加拿大散货物流环保技术交流考察团,由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张华勤副院长担任团长,重点针对天津港散货物流中心等国内港口的粉尘污染防治问题,考察美国和加拿大煤炭码头粉尘治理技术,获益匪浅。

2020年11月25日名称调整为中国航海学会航运环保与生态专业委员会。